最高法公布2023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成都大邑这起案件为何受关注

2024-06-06 14:00:42 来源:封面新闻
最高法公布2023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成都大邑这起案件为何受关注

封面新闻

2024-06-06 13:04发布于四川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3) 》《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3年)》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在公布的2023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中,成都大邑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诉某矿业公司生态破坏责任纠纷案在列,相关案情的情况如何?法院判决的典型意义在哪?记者了解到,2012年,某矿业公司虽取得芦山县国营林场使用林地批准许可,但未按照许可范围,雇人砍伐公益林木并修建探矿附属设施。2015年,某矿业公司向芦山县林业局申请临时使用林地延期未获批准。2017年5月,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九里岗违规探矿案件列入首批破坏生态环境重点督察案件之一。大邑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责令某矿业公司立即停止施工,接受调查,关停探矿现场,并查封井洞、封存设备。2018年,该矿业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被人民法院判决犯滥伐林木罪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法受到刑事处罚。2018年至2022年期间,大邑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政府采购对采矿地植被进行修复。大邑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某矿业公司偿还其为恢复植被支出的设计、作业以及监理费用、律师费用等。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一审认为,在生态环境修复义务人不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的情况下,大邑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代为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符合法律规定,代履行费用应由义务人承担。判令某矿业公司向大邑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支付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律师费用等。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二审维持原判。该案系一起人民法院依法支持行政机关要求义务人承担代为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的典型案例。在生态环境修复中,行政机关代履行系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裁判明确了行政机关具备的生态修复费用追偿主体资格等内容,支持了行政机关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后关于支付修复费用的请求,为生态环境及时修复、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治理提供了示范,有效破解“企业破坏生态、环境利益受损、政府兜底买单”的生态环境保护困局。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封面新闻,原标题《最高法公布2023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成都大邑这起案件为何受关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KCMEDIA@ALIYUN.COM,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四川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四川热线版权所有 © 2023 Life.SCHot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KCMEDI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