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筑就共富梦 ——国际油橄榄大赛花落红色三门亭旁
油橄榄筑就共富梦
——国际油橄榄大赛花落红色三门亭旁
通讯员:姚伟
沿着蜿蜒盘旋的县乡公路,彩旗招展,热风拂面。2025年澳大利亚国际油橄榄大赛(中国赛点)在三门县亭旁镇下路朱村隆重启幕,国际友人及海外华侨齐聚于此,共同见证这一盛事。这是该项国际性赛事首次落户中国乡村,标志着中国油橄榄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长足发展。更值得瞩目的是,这一科技新实践落地于革命老区三门亭旁——浙江省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在党领导农民运动、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之后,这里再次以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焕发新生。
时光回溯至2019年,三门县亭旁镇政府与西班牙的华侨企业浙江绿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携手,在挂帘村开启油橄榄试种之路。依托科技赋能,筛选出适合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条件的油橄榄优良品种,项目打破常规种植周期限制,仅用两年便实现挂果,比传统种植区提前了3年。如今,全镇2260亩油橄榄种植基地长势喜人,下路朱村育苗基地年育苗能力达80万株,为产业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科研院所,我们成功筛选出优质品种,科技真正让油橄榄产业在三门落地生根。”三门县委常委徐世钊在初秋的烈日下忙碌着,对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充满信心。
经过数年不懈努力,昔日荒凉的三门亭旁穷山沟,如今已成为绿树成荫、硕果累累的“有机油橄榄种植示范基地”。油橄榄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铁杆庄稼”,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漫步在种植园区,路灯、标牌、雕塑等设施均融入了“橄榄元素”,既完善了基础设施,又提升了城镇品位。
秉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亭旁镇大面积种植油橄榄,使荒山荒坡披上绿装,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为构建浙东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更为浙江沿海欠发达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样板,展现出推动全国共富发展的巨大潜力。
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油橄榄,不仅绿了荒山、红了革命老区,更富了当地百姓,现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国际赛事助推产业升级
澳大利亚国际油橄榄大赛是油橄榄行业的国际权威赛事。本次大赛由中国油橄榄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裁判组,对来自全球6个主产区国家的23个特级初榨橄榄油盲样进行专业评审。
亭旁镇依托专业科研团队和省农科院,亚林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联合浙江科技大学建设了“浙江----西班牙油脂与蛋白质营养健康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油橄榄种植全生命周期营养支持研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科技创新,我们选育的油橄榄果实含油率高达20%-30%,超出一般品种5个百分点。”三门县亭山油橄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傅玉楼难掩激动之情,面对浙江沿海落后山区取得的这一傲人成果倍感自豪。
大赛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使亭旁镇的油橄榄产业直接对接国际标准与先进技术,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宝贵机遇。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油橄榄产业在三门乃至长三角地区向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迈进,让这颗“地中海的金果”在东方的土地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优质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已有6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规模引种油橄榄始于上世纪60年代。来自阿尔巴尼亚的礼物——1万棵油橄榄树苗被分配至8省(区)12个试验点,由著名林木育种学家徐纬英主持开展全国油橄榄大面积引种研究。浙江也在试点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土壤的自然条件以及技术问题,一直没有成功,直至早些年通过青田华侨引进与突破,使得浙江成为继甘肃陇南四川区域,云南贵州区域之后的又一个油橄榄成功区域。
共富模式彰显普惠价值
三门县亭旁是如何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借助一颗油橄榄奋力缩小“三大差距”,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老区振兴之路?
“股金”保底,壮大村集体。深化“强村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成立强村公司,全镇共有25个村以土地、资源等形式入股参与。亭旁镇镇长祁韦皓颇为自豪地说:“2024年,已入股的21个重点帮扶村每村实现15万元分红,村村共富的显著成效,有效推动了集体经济整体跃升。”
切实为农业农村提供就业岗位是产业振兴的关键。据统计,下路朱油橄榄产业基地提供长期固定岗位超50个,待进入丰产期,季节性用工年均可达500人次,带动务工农户年均增收超1万元。土地流转农户每年还可稳定获得约200元/亩的租金。
“现金”增收,激发内生动力。“2022年种植的首批油橄榄今年已进入丰产期,预计挂果量达2万斤,农户可通过鲜果销售直接获益。”亭旁镇副镇长叶丹丹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与企业签订了兜底收购协议,以每公斤不低于10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增强了种植户的信心。”
油橄榄增产潜力和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橄榄油是油橄榄鲜果经冷榨而成的纯天然果汁油。在鲜果采收、清洗、碾压、压榨、融合、油水分离的全过程中,不经任何热处理和化学处理,极大限度地保留了油橄榄鲜果的营养和风味,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健康饮食理念的推广,国际橄榄油消费量逐年增长。据IOC统计数据,全球橄榄油消费量二十年来呈现稳定缓慢的上升趋势。
尽管国内油橄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橄榄油进口量急剧攀升。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进口量为392吨,2005年增至4491吨,2009年达到1.2万吨,2017至2024年间每年进口量维持在4万至6万吨,十年间增长了4倍,进口依存度高达92%。IOC预测,中国是“未来世界橄榄油消费的最大潜在市场”。
国内橄榄油市场供需缺口以及进口橄榄油的快速增长,预示着我国油橄榄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经济需求。未来十年仍将是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快速发展期,种植范围和栽培面积有望持续扩大。
在这个秋收在望的美好时节,一颗颗饱满的油橄榄果,正成为浙江三门县亭旁镇共同富裕的“黄金果”,也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农业科技交流的纽带。
成功经验复制大有可为
目前,我国橄榄油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希腊、西班牙等国的人均年消费橄榄油超过11公斤,而我国人均消费量仅为0.03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0.46公斤的6.5%。
在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越来越受到国人青睐。
按橄榄油消费占食用植物油3%的国际比例测算,我国橄榄油年消费总量应在60万吨左右,而目前刚超过6万吨,其中国产橄榄油年产量不足1万吨。
由此可见,国产橄榄油市场前景广阔。为提升油橄榄产业发展质效,三门县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拓展销售渠道。亭旁油橄榄产业的成功模式正逐步向周边县市辐射。本次大会上,三门与富阳、绍兴等三地成功签订合作协议。
当地创新的政策支持模式和产业发展机制已被周边县市借鉴采纳,正走出三门,带动更多地区通过特色农业实现共同富裕。
展望未来,亭旁镇正积极向省外拓展,计划建成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业态最丰富的油橄榄产业综合体,形成衍生产品矩阵,打造市场认可的高价值品牌,真正实现“产、加、销、旅、研”一体化发展,在产业融合中持续缩小“三大差距”。
“浙江周边地区油橄榄种植较少,基于亭旁镇的技术积累,我们正在向江西、安徽等地推广油橄榄产业,为更多地区提供乡村振兴的产业选择。”亭旁镇党委书记杨松满怀憧憬:“我们希望这条从红色老区出发的共富之路,能够沿着油橄榄树的绿意,从亭旁蔓延到三门周边县市区,继而走向全国。”
大赛午餐期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梁云华和嘉宾们在品尝油橄榄小番茄、蔬菜后赞不绝口:想不到被誉为“植物油皇后”的油橄榄,不仅兼具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如此美味可口。
即使在闷热的长三角季风气候中,这颗“梦中的橄榄树”正以独特的方式茁壮成长,迎着东南海风,在共富大地上深深扎根。
放眼三门湾,该县正以油橄榄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优秀范例,成为县域科技农业发展的独特典范。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油橄榄筑就共富梦 ——国际油橄榄大赛花落红色三门亭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KCMEDIA@ALIYUN.COM,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 1 拍立方携手雀亦锵锵启动公益项目,科技助力心智障碍者踏上艺术就业之路
- 2 涉水裤 稻草花纹细节展示
- 3 瞬息与永恒的交响 —— 林清平《路过人间》的生命诗学
- 4 抗战胜利日抒怀:不忘敌人炮火,雄心健步高瞻 ——纪念“孤岛”中的伯父赵朴初先生
- 5 WEEX唯客的安全保障与大客户权益并行
- 6 上海北翟路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荣获“五星级”称号,引领充换电生态新风尚
- 7 求职战场的新变量:职点迷津如何定义新一代就业服务?
- 8 霍格沃茨的魔法世界降临杭州,哈利·波特邀请大家一起返校啦
- 9 抗日将领后代收看“九三”大阅兵:英烈血脉续薪火,民族精神永长存
- 10 “爱在虹口・当虹喜事”:七夕佳节,共赴甜蜜之约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四川热线版权所有 © 2023 Life.SCHot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KCMEDI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