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会理市:“四驱”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4-12-04 15:04:51 来源:四川党建网

近年来,凉山州会理市深度聚焦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以制度建设、人才保障、产业发展、服务创新为驱动,逐步打通乡村发展“脉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稳步跨越。

深化制度驱动,畅通振兴道路。一是紧抓规范建设。组织全市20个乡镇(街道)、146个村350余人开展村级财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业务知识培训,把准规范管理方向。通过不断清底数、明产权、核数据、查备案,排查处置5类11项问题,盘活可经营性集体固定资产,纳入“三资”管理,提高村集体收益1200万元。二是优化分配管理。开展工作指导和项目调研60余次,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审核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核算—制定方案—审批实施—实时公示”分配流程,实现规范与发展并行。三是创新治理模式。印发《会理市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全面规划治理体系、服务队伍、阵地建设,构建市委统揽、条块协同、网格管理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破解基层治理54项突出问题,助力营造稳定有序产业发展环境。

聚焦人才驱动,打造振兴引擎。一是突出“头雁”选育。采取“两推一选”,突出“双好四强”,回引优秀党员、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民工等803人充实村级干部队伍,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普遍培训6次,全力提升“头雁”领航乡村振兴能力。二是拓宽引才渠道。在重庆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人才引进工作站,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吸引100余名专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与盐边、会东、宁南周边三县开展一体化人才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建设石榴、烟草科技小院,邀请42名农业专业、“暑期”工程师入驻会理研学,助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人才管理。选派133名专业型人才充实驻村帮扶队伍,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制定任务清单,开展各类活动600次,严格执行监测、帮扶、消除“三个动态”,通过“调研+走访”方式落实帮扶人才考核管理机制,助推履职尽责。

锚定产业驱动,激发振兴活力。一是发挥产业辐射作用。着力打造会理石榴产业品牌,构建40余万亩石榴产业带,年均产值达40亿元,辐射带动10万人致富增收。依托石榴产业发展,创办冷链物流公司80余家,每年带动14万市内外乡村人口就业务工。二是形成园区集群效应。创建水稻、粮油(玉米种植)、肉牛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促进8600余亩高标准农田高效建设,实现粮油种植单产效益提高20%以上,帮助1560户肉牛养殖户拓宽销路,实现园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21%,充分发挥集群优势。三是挖掘集体特色优势。按照“坝区规模化,山区特色化”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各村实际,发掘芒果、火腿、乌金猪等一批特色产业,依托特色优势创办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20个,通过“支部引、党员领、群众带”吸引120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收益3000万元,分红达600万元。

加强服务驱动,提升振兴动能。一是聚力推进产技融合。举办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班2期,有针对性地设置网络直播、电子商务与创业等专业课程,培训200余人次,着力打造一批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双带能人”,通过技术赋能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二是着力促进就业增收。奋力推进全市45个在建重大项目,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周边1800余名乡村人口就业务工,加速实施10个“以工代赈”推广项目,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开展“春风行动”招聘800人,预计实现工资性收入8000万元。三是全力提升服务效能。探索“互联网+便民服务”模式,用活“凉山一卡通”政务微平台,推出粮食种植、特殊救助、产业激励等141项阳光申报项目,办理民生事项16万件,变“专窗专办”为“一网通办”,全面精简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助推“数治会理”建设。

(中共会理市委组织部 李祖斌 )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四川党建网,原标题《凉山州会理市:“四驱”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KCMEDIA@ALIYUN.COM,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四川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四川热线版权所有 © 2023 Life.SCHot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KCMEDIA@ALIYUN.COM